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创建于1910年,1993年成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4年,医院整体移交上海市人民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2012年受上级委托管理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6年实际开放床位数1800张,出院人数81395、手术人数42782、手术例数49489、平均住院日7.49天、床位使用率93.49%、三四级手术比例80.80%。 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消化内科、护理学科、中医心病学),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1个(护理学科)、上海市中医心脑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共建)、上海市创伤急救中心、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上海市甲状腺疾病研究中心、上海市脑卒中防治中心(北区),是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建有同济大学肠道疾病研究所、同济大学甲状腺研究所、同济大学泛血管病研究所、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同济大学微生态临床研究与诊治中心、同济大学癌症中心;合作共建国家教育部“心律失常分子遗传重点实验室”,挂牌中国胸痛中心及全国首批“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双认证);先后成立葛均波院士、黎介寿院士、孙颖浩院士、魏于全院士、刘志红院士等院士工作室。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是一所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前身为1904年英国人创建的“西人隔离医院”,1945年收归国有,1960年,医院整体搬迁至闵行区鹤庆路。2010年12月,医院通过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评审。2018年5月,医院正式成为“上海市红十字第五人民医院”。 早在1948年,医院就与原国立上海医学院签订教学协议,1961年成为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基地。1989年,经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卫生局和上海医科大学再次认定为原上海医科大学教学医院。1998年9月,闵行区人民政府和原上海医科大学正式签订区校共建协议。2004年10月,经上海市卫生局和上海市教委考核后批准,医院正式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 医院现占地54044平方米(约81亩),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在职职工1691人,专业技术人员1393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75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6人,上海市“小百人”计划培养对象2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3人,上海市杏林新星计划1人,上海市科协资助青年科技人才出版科技著作晨光计划1人,闵行区领军人才23人次。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始建于1904年,2002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核定床位1826张,实际开放床位1956张,临床医技科室46个。医院2017年门急诊量399.80万人次,出院病人10.52万人,各类手术11.68万人次。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名、国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名、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名、青年长江学者1名。 1958年,周永昌教授等在这里开创了超声医学事业,医院被誉为“中国超声诊断发源地”。1963年,陈中伟教授、钱允庆教授等首创了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医院被誉为我国断肢再植的摇篮。1978年,于仲嘉教授等研究成功“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被世界誉为“中国手”,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2003年,项坤三教授因在糖尿病领域的卓越贡献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是复旦大学的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当时中国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孙中山纪念医院,后更名为中山医院。解放后曾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用现名。1991年12月经卫生部批准,成为上海市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始建于1864年3月1日,是全国建院最早的综合性百年老院之一。1877年更名公济医院,1981年挂牌上海市红十字医院,1992年率先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2年加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率先在松江区设立分部,开创“一院两址、错位发展”的新格局。曾多次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医院现设北部(虹口区武进路85/86号)南部(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共占地约29.5万㎡。2018年医院职工3584人,核定床位1820张,南北两部临床三级学科和医技学科共68个。2018年医院收治门急诊患者407.2万人次;出院人数12.1万;住院手术人次9.21万;医疗业务收入41.4亿元;药占比29.9%,药秏总占比小于50%。医疗服务结构转型下质量与效率保持高水准、稳增长。 在全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引下,医院正着力打造成为以疑难危重病、急危重症救治为核心的专科专病诊疗中心。2018年申康关注54个代表性病种中,造血干细胞移植排名全市第一,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喉部恶性肿瘤位列全市第二,排名前三病种共11个。其中,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心脏起博器/除颤器植入或更换术、喉部恶性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急性心肌梗塞支架术、急性胰腺炎、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急性消化道出血等病种诊治数量均位于全市领先水平。
上海市浦东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原为南汇首家公立医院。医院始建于1932年,位于浦东“两港一区”——上海国际航空港、洋山深水港和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战略发展的核心区,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2015年,成为上海第一家通过JCI(第五版)认证的综合医院,同年,创建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通过全球竞争,成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医疗保障单位;2017年,成为浦东新区首家获得区长质量奖、上海市质量管理奖的医疗机构。医院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医院品管圈四连冠、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集体)、上海首届医改十大创新举措(医协网)、上海市志愿者服务基地、首届国际医院品管圈大赛银奖等荣誉。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创建于1947年2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省市级妇幼保健院之一。1952年9月,更名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1992年通过全国首批爱婴医院评审。1995年被评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06年成为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干部保健指定单位。 医院认真贯彻国家妇幼卫生方针,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按照“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便民利民”的工作要求,坚持公益性办院方向,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用精湛的技术和优良的服务为广大妇女婴儿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
北京市肛肠医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创立于1937年,是一所以治疗肛肠疾病为特色,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医保定点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开放床位400张,年门诊量60万,手术量万余例次,医院建筑总面积4.2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以肛肠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设有北京市肛肠疾病研究院。医院是全国肛肠疾病新技术推广单位、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教学基地、北京市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基地,获得首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医院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肿瘤科、妇科、儿科、肛肠外科、脾胃病科、眼科、耳鼻喉科、骨科、口腔科、皮肤科、针灸科、麻醉科、治未病科、感染性疾病科17个临床科室及超声科、检验科、放射科等14个医技科室,下设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位于怀柔区迎宾北路38号,1956年建站,1989年改所,1998年建院,占地9亩,建筑面积9866平方米,是由政府举办,围绕妇女儿童开展医疗保健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服务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以诊治妇产科、儿科、乳腺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的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并对辖区各级医疗机构的妇幼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培训、管理,同时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是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生育保险定点单位,是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 2017年12月21日,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以下简称总院)共同签署委托管理北京市怀柔区妇幼保健院的工作协议,增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
北京怀柔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综合医院,是怀柔区区域医疗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是北京市120分中心,怀柔区区域医疗联合体核心医院,承担着全区及周边地区40多万人口医疗、急救工作,同时承担怀柔科学城建设配套医疗服务及国际会都各级各类大型会议、重要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2017年5月25日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医院管理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三方签署委托协议,采取“区办市管”的托管模式共同管理怀柔医院,增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怀柔医院”。医院实行“两院一科”管理与发展模式,北京朝阳医院全面负责北京怀柔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教学、科研和日常经营管理。